什么是“暗示教育”?
“暗示教育”,为何能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?
由于暗示教育是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潜移默化,对于培养6多岁的孩子的性格、意志品质、生活习惯、学习成长方面至关重要。可是,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让孩子养成了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,对于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,父母用暗示教育的方法,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。实际上,每一个孩子都想要成为一个好孩子,可是,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孩子沾上了一些不良习惯,这些不是孩子的错。
不过,暗示教育必须是积极的,正面的,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,还必须注意孩子的“性别、年龄、个性,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”等因素,如此暗示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。
所以,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,不妨用一下“暗示教育”教育。
父母“一句夸奖的赞叹,一个提醒的眼神,一个会心的微笑,一个热情的拥抱”,犹如一粒种子,播种在孩子的心田,会在孩子心灵中茁壮成长。
正如,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任何一种教育现象,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,他的教育效果越大”。“暗示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。
这正是其—:
夫妻二人演双簧,暗示教育显父严。
黑脸白脸不必唱,提醒鼓励展母慈。
不良习惯慢慢改,磨蹭拖拉悄悄无。
学习兴趣在提升,考试成绩常进步。
因此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有时应该不直接批评的教育方式,可以通过暗示教育的渠道,让孩子知道“作业拖拉、上课迟到、痴迷游戏、到处扔垃圾、乱花钱、撒谎、厌学”等不良习惯是错误,使孩子通过“自我反省、自我评价、自我认识”达到“自我纠正”,这样就避免了直来直去的“心理对抗和心理厌烦”。
家长“暗示法”教育孩子,对孩子一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,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,是一种在“柔和的气氛”中接受教育,是一种在“宽松的环境”中感受到教育。
所以,家庭教育中的“暗示法”,能够在培养孩子的性格、学习和生活习惯、品质等方面起到了“不教而教”的作用。
实际上,对孩子的“暗示”教育,一般可以分:“积极暗示”与“消极暗示”。
“积极的暗示”,能促进孩子的“健康成长、奋发向上”,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、性格与心态,孩子很容易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。
“消极的暗示”,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!它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,让孩子产生“冷淡、泄气、退缩、自卑与自弃”的心理,很容易让孩子萎靡不振、情绪低落。
家长用“暗示”教育孩子,就是不用言语,直接表态这件事情如何做?通过“暗示”让孩子知道如何做!!
同时,家长在表扬或批评孩子的时候,不要一竿子捅到底,而要采取一种曲折迂回的方法,比如,可以用“打比喻、作比较、讲故事”的形式,把自己的观点与意图巧妙的“点”出来,让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来一个“心领神会”——“不教而教”。